机器人教出一批“机器人”?
打开购物网站,它会根据你的浏览习惯推送商品。如今,这类“比你还了解你”的技术已经应用于教学中。根据平时考试及作业情况,教学类AI会自动推送一套新习题。多地学校实践证明,AI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,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心,AI会让“应试教育”更加“应试”。
一些专家表示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VR(虚拟现实)、AR(增强现实)等技术正在深刻影响教育形态,应当转变思维,用其所长,推动向“素质教育”的深刻转型。
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受欢迎
在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瑞丽,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课堂的形态,也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。
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校长刘燕介绍,从2014年开始,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,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,实现全校师生教与学向信息化、数字化转变。课堂呈现形式由传统的“粉笔+黑板”演变为“教师平板+大屏+学生平板”的新模式。学生将作业上传到云端后,电脑保留学生高一到高三学习轨迹的大数据。
“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深受教师喜爱,让他们摆脱了大量繁重的统计分析工作,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。”刘燕说,随着信息化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,还会有更大发展空间。
一位学生表示,他最喜欢计算机上的“错题本”功能。可以看到错题的答案、订正后的答案以及解析和知识点,还能打印出来重做,非常方便。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与习题推送,每个学生都有一套个性化学习方案。
支撑这个教学系统的,是科大讯飞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开展的服务。科大讯飞教育事业群副总裁王卓介绍,以个性化学习为特色的“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”,目前已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学、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等全国1万余所学校部分年级使用。
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二年级物理老师蔡胜国介绍,在AI的帮助下,教师再也不用一张张批阅试卷了,学生们所有试卷都通过电脑自动阅卷完成。通过文字识别机器,一张张手写的卷子像复印机出纸一样,很快就批阅完成。随后教师可拿到一份大数据分析报告,比如某道选择题,全班80%学生答对,20%答错的学生是谁、错在哪里,各种情况一目了然,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。
AI不仅可以批阅试卷,还能协助教师备课。江苏省宝应中学数学老师陈家飞说:“系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精准推送资源,老师再做审核、挑选即可。这些选好的题再由电脑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推送。此外,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讲解PPT,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备课量。”
教育超脑推动“精准应试”
在部分地区,高考网上阅卷也采用“人工智能辅助网上评卷质量监控”模式,让AI机器人参与。英语作文这样的主观题,机器人也可以批改。
基于科大讯飞提供的技术,机器人可以根据教师预判的部分卷子提供的标准,自动给剩下的卷子打分,其打分水平、稳定性超过大部分老师。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在安徽省近年的高考等考试中,成为教师阅卷的参考。
“一系列关键技术的进展,使我们可以构建支撑教育重点环节的教育超脑,让课堂围绕学生的需求推送各种资源。”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说,在后台分析中我们看得非常清楚,学生有超过一半时间重复做题,是无效的负载,带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。
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校长徐海龙说:“通过人工智能算法,计算机可以给学生精准推题,及时巩固薄弱知识点,扫除学习盲区,实现精准学习。”目前机器的精准度比较低,比如题库推送10个题目,需要教师进行手动甄别、筛选,最终选出2到3个。
针对目前教育AI的应用方向,上海电教馆馆长张治认为,当技术作为教育工具而存在,其实质还是在灌输、训练,只不过把“人灌”变成“机灌”,教学的流程没有发生再造。只有转变传统思维方式,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向前发展。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也对机器人参与教辅工作表示担忧:“我们对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的研判,并不是简单几个数据就能掌握的,要基于人类脑认知系统进行教学实验。”
“今天的教育仍存在比较突出的应试教育倾向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提出,AI的发展可以推动教育评价进入新阶段,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。
“人只能由人来培养”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发布的《教育中的人工智能: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》报告指出,虽然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公共政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,但这一领域很可能在未来10年呈指数增长。
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,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正在使教育发生革命性变革,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,可以概括为:一个人通过接受教育,努力提高生存能力,过上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;提高为社会服务的品德和能力,为社会、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“人只能由人来培养,不可能由机器来培养。”顾明远说,儿童的成长需要有思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来指导、帮助。教师永远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。教育要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,技术替代不了老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。
技术的进步,让“精准应试”更高效,也为教育评价带来新窗口。吴晓如说,学校一方面在给学生减负,一方面依然难以摆脱高考分数这根指挥棒。若教育评价转型为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”,那么机器人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功能,帮助青少年更愉快、更健康、更加个性化地发展。
“比如,我们可以通过VR技术在更真实的环境下评价孩子。通过教育数据建模、数据分析等,可以将评价更加高效地返还给个体。”董奇介绍,今年5月他参与的一项研究,在全国范围进行艺术素养测评,实现了对学生演唱全程电子化采集、储存与分析。
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表示,智能时代的教育,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,实现更加多元、更加精准的智能导学与过程化评价,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。与此同时,教育治理体系将面临社会伦理、数据安全的新挑战。
据介绍,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,教育部门正在组织研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,以构建智能时代的教育新生态为目标,全面创新教育模式,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,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。
来源:2019年第11期《半月谈内部版》